bt体育今年90岁的罗伯和老伴自从来到位于越秀区东湖西路的孝慈轩养老院后,精气神越来越好。在这之前,罗伯一直在为寻找养老机构而心烦。罗伯夫妇俩只生育了一个女儿,女儿出嫁之后要照顾自己的小家庭,又要工作,罗伯夫妇就考虑找个养老院。但多数公共养老院离市区较远bt体育,家人探望很不方便。直到罗伯找到小区附近的孝慈轩,这家位于东山老城区的养老院,室内装饰亲民,室外环境幽雅,让罗伯感觉“都挺好”。
像罗伯一样,因为传统观念的影响,许多长者都希望在家门口找到舒适的养老院。于是bt体育,“社区养老”的概念被提出。但应该怎么做,怎么破解中心城区场地、运营等难题,大部分城市都处在探索阶段。2014年底,广州第一家社区养老院孝慈轩正式对外营业。孝慈轩幼儿园式设计风格,无论是走道两旁的墙壁上贴着的蝴蝶、花朵等图案,还是房间柜子上摆放着公仔等玩具,都带给老人家舒适如家的感受。
孝慈轩养老院位于海珠区东山湖公园旁边,闹中取静。这里原本是东湖新村的一栋旧楼。2014年底,越秀区政府与养老机构美好家园合作,将这里改造成东湖新村幸福社区的养老配套设施。如今,40余位长者享受着孝慈轩提供的居家养老服务。
罗伯告诉记者:“我们自己有房子,就住在这附近。主要是年纪大了,老伴身体也不好,女儿平常工作又比较忙,所以就想找个离家近的养老院。这里回家只需要走10分钟,女儿来看我也很方便。最重要的是这里的生活条件好,女儿也不用担心。”
以往说起养老院,很多居民会有些心理抵触,认为养老院和衰老、死亡联系在一起,甚至会认为养老院的存在会影响到周边房价。孝慈轩则打破了居民这一固有的印象,从房屋装饰、人员服务入手,改善养老院的光线、气味、空间设计等等整体感觉,整体“嵌入”小区。
行走在养老院中,如果不说,你会以为进入的是一间幼儿园。在三楼长者的住宿区,两旁的走道都贴着蝴蝶、花朵等活泼明快的图案,角落里还摆放着绿色植物,清新自然。而在长者的房间里,很多长者的柜子上摆放着不同的公仔。孝慈轩工作人员告诉记者,这些可爱的公仔是长者们的宝贝,平日里长者们用来相互之间解乏,既能促进感情还能活动身体。
年近90岁的梁婆婆被工作人员称为“老小孩”,“你看我们虽然都是老人,但我们玩起来也是很疯的。这里就像个幼儿园嘛。”梁婆婆说。
在三楼,除了住宿区,还有老者康复中心和互动区。当日,正巧一位长者过生日。孝慈轩工作人员特地为长者买来水果,并在场地用彩色丝带装饰。有义工来给长者们表演节目,其乐融融。
在康复中心,工作人员有针对性地为长者进行记忆力训练。不同颜色的卡片上会写着不同的数字,工作人员让长者看过一遍后,挑选其中一种颜色,让长者回忆卡片上的数字。此外,院方还编制了特殊的手指操,每天都由工作人员带着他们做两遍。这些活动既有效延缓了长者们身体机能的衰老,也让长者们玩得开心。
在就餐区,长者们被围上漂亮的围裙,身穿绿色制服的工作人员细心地给老人家喂饭。罗伯说:“这里的伙食几好,而且又实惠。”在一旁的阅读区,有一些书籍、报纸可供长者们吃饭完后休闲阅读bt体育。一面墙上贴满了院里举办的活动照片,长者们可以将自己喜欢的照片或者儿女的照片贴在这里。
在孝慈轩,家属可以随时来院里探望长者,长者也可以到自己熟悉的地方去与街坊们喝茶聊天,不会感觉与亲人和朋友有疏离感。“我们的理念是一碗汤的距离,目前我们这儿入住的长者,有一半以上的家属是每天都会探望的,让长者时刻体会到家人朋友的关心。”孝慈轩常务副院长说。
这样一家嵌入社区的养老机构,目前入住的长者平均年龄83岁,70%以上都是越秀区长者。告诉记者,现在整个机构共有6层,48个床位,其中10%是预留给街道托底的床位。目前已经住满,还有将近10余人次的排位。
“以居家养老为基础,以社区养老为依托,以机构养老为支撑”,这种三位一体的老年服务,实现了居家、社区和机构整合为一个“有机体”,也让老年人不但生活得有保障,也让长者生活得有乐趣。尽管目前孝慈轩仍然有场地租金、物业等运营成本上的压力,但在社区养老的探索上已经做出了有益的尝试。
“老有所依”是近两年一直受到关注的话题,许多地区也在养老模式上进行了多样探索,社区养老即是被反复提及的一种模式。在广州,除了先行先试的越秀区孝慈轩bt体育,黄埔区bt体育、白云区也在尝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。 南方日报记者 邓强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